长乐旧城之南的三个小山头,称三峰山,三峰寺塔即座落于南山之巅,今郑和公园内。
三峰寺塔高30米,七层八角仿木结构石砌建筑。塔内有石梯,可以登至塔顶,各层的塔壁浮雕及壁龛内的圆雕,多取材于佛教故事,造型生动,神态逼真,是研究宋代雕刻艺术的珍贵资料。
关于三峰塔的确切建造年代以及先有寺还是先有塔,今人小有争议,此处且不管它,不过可以明确的是建于北宋末年间的古塔,无异议。
这座近千年的古塔名称也是几经更迭。三峰寺塔原名圣寿宝塔,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郑和等人在第七次出使西洋前夕,寄泊长乐等候季风出洋,据传,郑和登塔察看泊港船队时认为圣寿塔为宋徽宗祝寿而建,颇为不悦,说赵佶乃庸君,被金人所俘丧身北国,遂题改塔名为三峰寺塔;明弘治三年(1490年)知县潘府改名雁塔。现在的福建省文物保护碑为三峰寺塔,国家文物保护碑又为圣寿宝塔,民间则俗称南山塔、三峰塔。
对于潘知县改圣寿宝塔为雁塔,令我心生疑惑:区区芝麻官为何竟敢改钦差大臣之题名?查得潘府乃“奉诏毁寺”。拆了三峰寺,古塔也重新命名,这就是我们今天仍能看到塔身镌有“雁塔”二字。
三峰寺塔为中国名塔之一,明初郑和下西洋驻泊长乐时,曾两次修三峰寺(有异议)。据当地文史人员介绍,建造以来从未倒塌,在其建成后600年(清代)进行过一次维修,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又按宋代风格全面修复,增补了缺损构件。
1961年5月,三峰寺塔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6月入选全国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