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加关注
   显示下一条  |  关闭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立即重新绑定新浪微博》  |  关闭

.

.

 
 
 

日志

 
 

长乐三溪冰臼  

2013-09-10 15:24:45|  分类: 长乐市 |  标签: |举报 |字号 订阅

  下载LOFTER 我的照片书  |

【冰臼】是古冰川作用和古冰川气候环境的直接产物与重要遗迹,是冰川融水携带冰碎屑、岩屑物质,沿冰川裂隙自上而下以滴水穿石方式对下覆基岩进行强烈冲击和研磨所形成的,因状如我国古代舂米的石臼“口小、肚大、底平” ,故称之为“冰臼”,它是古冰川遗迹之一。(百度)

 

  长乐三溪冰臼位于江田镇三溪村,亿万年来它静静地蜇伏在一条名叫尾碓坑的溪谷中。

  尾碓坑长约500米,下起于尾碓坑大帝宫,上止于潘寺岭三溪水库分洪闸,除了凿岩采石,它从未被特别关注。

  2007年10月初,长乐市人大教科文卫委主任蒋滨建和朋友在长乐市境内的闽江边游玩时,被这神秘的石窟窿所吸引,之后他们多次攀岩进行深入考查,发现这些石窟窿非常符合冰臼的特征。此后他又陆续在长乐发现好几处类似地貌,并将自己的发现向中国“冰川之父”——中国地质研究所研究员韩同林教授请教。

  2008年2月19日起,韩同林教授等应邀考察了闽江边冰臼群、江田镇青天帽冰臼群及三溪村河谷冰臼群。经过考察,韩教授确认长乐冰臼群为第四纪冰川的遗迹。

 

  关于三溪冰臼并非所见略同。有专家认为:这些都不是冰臼,而是“壶穴”。观点分歧在于福建的低纬度和低海拔不能形成冰川,因为形成冰川的气温条件至少要到零摄氏度,必须在海拔3000米以上才能形成。对此,韩同林认为,地球气候一直是存在变化的,很可能存在变冷或者变热的情况。韩同林并否定了有些专家认为福建发现的冰臼很可能是雨水冲刷或者风作用的产物的看法。韩教授说:“在山顶,一来没水,即使有水冲刷,用力应该是均力的,而不可能是形成一个石窟窿。同样,风作用也不可能形成一个窟窿。”韩教授还确认了这里是全国海拔最低的冰臼群。(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名录的福建宁德地质公园——“福安白云山冰臼”海拔同样也只几百米—博主提示

 

  韩同林教授在给蒋滨建的来信中称:“这一新发现不但大大丰富了福建长乐地区山顶冰臼群的内容,同时预示着长乐地区的山顶将成为我国低纬度低海拔地区分布最多、最广、保存最好的地区,也将成为研究我国冰臼群成因最理想的地区,衷心祝贺您的伟大发现。”

  对于这些石窟窿是“冰臼”还是壶穴,尚未定论,究竟孰是孰非,还需权威机构组织专家考察论证,但这都不影响人们对奇妙世界的欣赏和探索,以及从中获得的知识与快乐,遗憾的是这些美石被开采的满目疮痍、体无完肤,观赏性也大打折扣。

 

↓尾碓坑大帝宫——三溪冰臼下起于此

三溪冰臼 - 止于至善 - .

 

↓尾碓坑溪谷长约500米(看地名,从前这里或有水碓)

三溪冰臼 - 止于至善 - .

 
↓溯溪拍摄冰臼——上游的三溪水库不放水,尾碓坑就没有大的水流。

三溪冰臼 - 止于至善 - .
 
 
三溪冰臼 - 止于至善 - .

 

三溪冰臼 - 止于至善 - .
 
↓“口小、肚大、底平”的石窟窿符合冰臼的特征。
三溪冰臼 - 止于至善 - .
 
三溪冰臼 - 止于至善 - .
 
三溪冰臼 - 止于至善 - .
 
三溪冰臼 - 止于至善 - .
  
三溪冰臼 - 止于至善 - .
  
三溪冰臼 - 止于至善 - .
 
 
三溪冰臼 - 止于至善 - .
 
↓尾碓坑溪谷
三溪冰臼 - 止于至善 - .
 
三溪冰臼 - 止于至善 - .
 

↓有厨房大小的冰臼

三溪冰臼 - 止于至善 - .

 

↓石头不会哭 我们很痛惜

三溪冰臼 - 止于至善 - .

 

三溪冰臼 - 止于至善 - .

 

三溪冰臼 - 止于至善 - .

 

三溪冰臼 - 止于至善 - .

  

三溪冰臼 - 止于至善 - .

 

三溪冰臼 - 止于至善 - .

 

↓建水库溢洪道也毁了不少冰臼

三溪冰臼 - 止于至善 - .

  

↓三溪水库溢洪闸

三溪冰臼 - 止于至善 - .

 

三溪冰臼 - 止于至善 - .

 

↓尾碓坑溪谷终止点

三溪冰臼 - 止于至善 - .

 

↓溢洪道上一座桥是封锁的

三溪冰臼 - 止于至善 - .

 

↓三溪水库

三溪冰臼 - 止于至善 - .
 
↓水库碑记
三溪冰臼 - 止于至善 - .

 

↓大门出——门卫惊诧地问我们从哪钻出来

三溪冰臼 - 止于至善 - .

 


                            大红袍为什么这样红:《印象大红袍》 - 止于至善 - .

  评论这张
 
阅读(2078)| 评论(57)

历史上的今天

评论

<#--最新日志,群博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博主推荐--> <#--随机阅读--> <#--首页推荐--> <#--历史上的今天--> <#--被推荐日志--> <#--上一篇,下一篇--> <#-- 热度 --> <#-- 网易新闻广告 -->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博主发起的投票-->
 
 
 
 
 
 
 
 
 
 
 
 
 
 

页脚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