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虎山地处闽侯县境内,距福州约35公里,5个主峰由东北向西南巍然耸立,势如五虎雄踞,栩栩如生,神态各异。隔着五虎山东边是尚干镇,西边是大樟溪(乌龙江最大支流)畔的南通镇。今天来的朋友大多不是头回登五虎山,山友老黄和他的搭档(太太)更已经是七上五虎山来了。
到达尚干镇,果然下起了雨,大家都是有备而来,并不惊慌,十四人分乘四辆三轮摩托,雨中急驰近十公里到达五虎山脚的黄土边村,由此开始登山。
山头上云遮雾障,五虎山时隐时现,偶露峥嵘,大家的雨衣也是披了又脱、脱了又披上,空气湿度很大,山林青翠欲滴,不经意间路上的杂草把大家的鞋子裤脚都打湿透了。
今天的路线是翻越五虎山经南通下山,返回福州。林深不知处,美景处处有,五虎山像座大氧吧,空气沁人心脾,不入深山是体会不到这种滋味的,用博友“囊邮斋”的话说:山里的味道好极了!暮春三月,莺飞草长,杜鹃映山红,春润竹叶青。漫山遍野姹紫嫣红,“竹之韵”说,那白的是“金刚刺花”,可食用,乃全天然绿色食品,今天她可是大大丰收了一把。野草莓已经熟透,俯拾皆是,大呼过瘾。我们走古道经四虎、五虎之间的山垭越过五虎山,这里的高度是400来米。雨中,朋友们在古代关隘寨口合影。天气预报将有更大的雷雨,为安全起见,我们放弃了登上600米的“虎头虎脑”,争取早点下山。
下山途中探寻了古方山寺遗址。历经千多年风雨,这座始建于南北朝的古寺,如今只有横七竖八断成几截的石柱散落四处,令人殊感惋惜。从残存石柱的大小我们推测,当年的方山寺规模定然不小。据说附近有一和尚佛塔,我们遍寻无果。
翻过五虎山就是南通镇的地界,下山也是走的古道,这里人迹鲜至,杂草丛生,但小道依然清晰可辨。担心中的雷雨终究没下来,湿滑的山路却常常让人趔趄打滑。后山又是一番景色,方山水库水流泻于南通镇境内,虽然枯水,仍有飞流直下;壁立千仞,南通人不知哪年间在险峻的山崖上开渠引水,犹如豫西红旗渠,蔚为壮观。方山水库位于五虎山山谷中,海拔350米,也是南通镇几万人口的饮水之源。由于春旱,在方山水库,我们看到集雨面积3.3平方公里的水库只残余浅浅的一些水面,大部湖床龟裂,可见干涸已久。
山麓的第一个村庄名唤凤溪,我们打听到凤溪寺此去不远,寻到跟前却见大门紧闭,门口的大戏台空无一人,戏台两侧悬挂着山那边的尚干镇送来的一对黑底金字楹联:上联是“粉墨登台可家可国可天下”,下联是“艺苑技巧能将能相能帝王”。
从尚干镇黄土边村翻越五虎山到这里,爬上爬下约有十多公里,日头渐渐冲破云雾让人感觉有点晒,大家不想再走了,于是拦了一部商务车把我们径直送到大漳溪彼岸,巧的是今天是大桥修复通车的第一天,让司机和我们都少走了不少弯路。看看时间还早,顺便参观了江口村镜江宋氏祠堂和湾边大桥建成后业已废弃的渡口。在南港大桥头乘公交,过湾边大桥再转车回到家日头还老高呢。
(小贴士:台江广场至尚干镇公交2.5元——尚干镇至黄土边村摩托车4元)
↓登山路线示意图
↓台江广场会合
↓从尚干镇到达黄土边村
评论